岩石在狭义上说来包括岩块和岩体,岩块一般是指从岩体中取出的、尺寸不大的岩石。它由一种(如石英岩、大理岩等)或几种(如花岗岩、玄武岩等)矿物组成,具有相对的均匀性。由于尺寸较小而在其中不可能有大的地质构造的影响。实验室试验的试件是岩块的一种。岩体是指工程实际中较大范围的岩石。它可由一种或几种岩石组成,并可能为岩脉或裂隙充填物所侵入,包括地质构造作用的明显影响,并为结构面 (层面、节理、裂隙等)所切割。实验室内岩块和工程现场岩体均属于岩石,它们是两个既有相互联系又有不同的概念,二者的力学性质有相互关系但不能直接代用。
室内煤岩力学试验采用的是尺寸很小的岩块,采矿工程实际中考虑的对象是煤岩体。一般的,由于现场岩体试验复杂、费用高,人们很少进行,只是在室内进行小块的煤岩进行力学参数测试,将其结果运用到工程中去。因而对煤岩试块和现场煤岩体的力学性质(主要是强度)间关系的研究很有实际意义。
弹性模量测定实验主要用于测定岩石棱柱体或圆柱体试件的静力受压弹性模量。是采矿相关专业岩石力学实验课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和推导理论知识,又用理论知识解释和分析实验结果,以达到巩固理论知识和掌握实验方法的目的。指导书从实验目的、原理、仪器设备、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结果整理等方面对实验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要求,旨在让学生掌握力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开拓创新的意识。
一、技术参数
1、千分表量程 0~1mm
2、上、下环**距 50mm
3、试件尺寸 Φ50×100mm,50*50×100mm
4、毛重/净重 5kg
5、下环离底部距离 25mm
主要构件
本测定仪由上环、下环、接触杆、千分表和紧定螺钉组成
岩石弹性模量测定试验
二、实验原理与实验方法
(1)试样制备
1)试件规格:试件应是整齐的园柱体,直径约为50mm,高径比为2.0~3.0;
2)试件数量:每组试件应不少于3块,取其平均值作为单轴抗压强度;
3)试件加工精度:试件端面磨平度小于0.02mm;轴线垂度不超过0.001弧度;侧面不平度小于0.3mm;
4)试件含水状态:试件保存期不超过30天,应尽可能保持天然含水量。
(2)试样描述
测定前核对岩石名称及其编号。对试件颜色、颗粒、层理、节理、裂隙、风化程度、含水状态等进行描述并填入记录表内。
(3)检查试件加工精度,量测试件尺寸
试件加工精度用专门的水平检测台检查。试件直径应在其高度的中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分别测量,取其平均值,填入记录表内。
(4)试件加载
试验开始前,将弹性模量测定仪放置于平整的平面上,旋出试块紧定螺钉,装上千分表,送开固定板紧定螺钉,取下固定板,则测定仪已在试块上定位。将测定仪连同试块置于压力试验机的下压板上,试块**与压力机下压板**对准,千分表调零。开动压力机,当上压板与试件接近时,调整球座,使接触均衡,以0.2-0.3mpa/s的速度连续而均匀地加载到Pa(即试件预期破坏荷载值的40%),然后以同样速度卸荷至零,如此反复预压3次。在预压时,观察压力机及千分表是否正常。试件两侧千分表变形之差,不得大于变形平均值的15%,更不能正负异向,当采用50mm×100mm截面的试件时,其两侧变形之差,不得大于变形平均值的20%,否则用硬木轻敲球座调整,或调整试件位置。用上述速度进行第四次加荷,先至初载荷,先至初载荷PO(约为0.5MPA),保持30S,分别读两侧千分表△O,然后加荷至PA,保持约30秒,分别读两侧千分表△A,分别计算两侧变形增值△A-△O,并计算出平均值,设为△4;读取△A后即以同样速度卸荷至PO,保持约30秒,分别读两侧千分表读数△00,同上步骤,进行第五次加荷,求出△50△5与△4之差应不大于0.0002(L=150mm),否则,应中伏上述步骤,直至两次相邻加荷变形值之差符合要求,以***后一次变形值△0为准。然后卸去千分表,以同样速度继续加荷至试件破坏,记下循环轴心抗压强度Ra。
三、实验要求与实验结果
1、实验要求
(1)实验预习
在实验前每位同学都需要充分预习相关知识和实验指导书的内容,并写好预习报告,在预习报告中要写出实验目的、要求,需要用到的仪器设备、物品资料以及简要的实验步骤,形成一个操作提纲。对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现象等做到心中有数。
(2)实验记录
实验过程中积极动手、认真按照实验指导步骤进行操作并对实验因素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
2、实验结果
(1)绘制全应力应变曲线图。
(2)计算试件的弹性模量E
本实验计算平均弹性模量,即由轴向应力应变曲线上近似直线区段的平均斜率确定。